专业基础课
1.管理学基础
(1)学时学分:50学时,3学分。其中讲授5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管理的基本概念;
②能熟练利用各种决策方法进行管理问题的决策;
③能进行组织设计;
④能进行计划管理;
⑤能进行组织管理;
⑥能进行过程控制;
⑦能正确运用领导方法;
⑧能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管理职能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2.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1)学时学分:50学时,3学分。其中讲授4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职业发展途径、行业发展趋势;
②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技能;
③能拟定人员需要、招聘计划,并组织招聘;
④能拟定培训计划,并组织进行人员培训组织;
⑤能拟定员工绩效考核计划、薪酬设计;
⑥能提出劳动争议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发展趋势;准确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系统地了解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开发与培训、招聘与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等主要模块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模拟练习、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作业、分组讨论报告、测验、线上考核+线下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进行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3.劳动经济学
(1)学时学分:50学时,3学分。其中讲授5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能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②能用经济思维思考问题;
③能运用基本经济分析工具和经济分析技巧分析经济活动;
④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简单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⑤了解劳动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准确掌握经济分析工具和方法技巧;系统地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习题课、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4.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
(1)学时学分:50学时,3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2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工作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②能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进行分析;
③能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进行设计,进行组织机构“定编、定岗、定员”;
④能对工作主体员工进行分析
⑤能编制职位说明书。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组织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职位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准确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法技巧;系统地了解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
(4)实施方法:理论讲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等。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实践考试、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5.人力资源共享服务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20学时,课内实训2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初级)的人事服务、薪税服务、招聘服务,培训服务的基本流程与内容;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初级)的基本技能,包括培训实施支持、培训反馈调研、培训行政供应商管理与对接等。
②掌握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中级)的人事服务、薪酬福利服务、招聘服务,人力资源数据及报表服务的基本流程与内容。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中级)的基本技能,包括业务流程设计、实施、优化,数据统计分析,报表管理,智能工具需求分析与设计等。
③基本具备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中级)的理论考证能力。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初级、中级)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事服务、薪酬福利服务、招聘服务、培训服务、人力资源数据及报表服务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微课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作业、纪律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6.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20学时,课内实训2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了解人力资源各模块数据关键指标的意义,并能计算各项关键指标。
②学会数据分析EXCEL数据透视,数据图表,数据仪表盘的设计,能对人 力资源数据进行图表化呈现;
③建立标准化的人力资源数据报表,提升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效率。
④掌握数据分析的流程,工具,方法,能对人力资源各模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流动与离职数据分析、招聘数据分析、人才发展培训数据分析、人效建模分析、薪酬关键指标和量化分析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微课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作业、纪律、技能操作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7.人事档案管理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认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要求,处理公务文书的程序与方法;
②具备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等技能;
③会用科学方法管理各类文书和档案。
④会档案的电子化处理。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包括公务文书的处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提供利用、编研;文书和档案的管理;档案电子化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训练。
(5)考核方式:作业、小组比赛成绩、课堂纪律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8.管理心理学
(1)学时学分:50学时,3学分。其中讲授4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
②掌握个体心理与管理、激励、压力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领导心理与管理、决策理论和组织理论
③掌握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④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
⑤能够与人进行和谐的交往,为将来在企业中处理好内部同事关系,树立团队意识,以及与业主有效沟通奠定基础。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与方法;准确掌握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管理技巧;系统地了解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特征及管理技巧。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模拟练习、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作业、分组讨论报告、测验、线上考核+线下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进行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9.职场礼仪
(1)学时学分:40学时,3学分。其中讲授40学时,课内实训2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职场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具有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
②掌握人力资源职场中的办公礼仪、求职礼仪、社交礼仪、公关礼仪、外事礼仪,提高个人素养;
③能够在工作中运用礼仪知识处理人力资源职场中常见问题;
④能够能代表企业出席各种人力资源职场活动;
⑤能按照职场礼仪规范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职场活动中为了体现彼此间相互尊重而遵守的一些行为规范。包括:仪表礼仪、仪容礼仪、仪态礼仪、会面礼仪、签约礼仪、宴请礼仪、礼品馈赠礼仪、交谈礼仪、出行礼仪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模拟练习、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模拟、测验、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相结合进行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10.基础会计
(1)学时学分:70学时,4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集中实训3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基本会计处理流程;
②掌握货币资金的核算方法;
③掌握存货的内容、分类、核算;
④掌握固定资产取得、折旧、处置的核算方法;
⑤掌握负债业务的会计处理;
⑥掌握企业成本的核算;
⑦掌握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
⑧能进行货币资金核算;
⑨能进行成本的核算;
⑩能编制财务报表。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基本会计处理流程和核算方法,包括:货币资金的核算;存货的内容、分类、核算;固定资产取得、折旧、处置的核算;企业成本的核算;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等内容。
(4)实施方法: 讲授、典型工作任务、案例处理、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等。
(5)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实践考试、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实习考核方式:实习态度、实习操作、实习报告、实习成果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课内百分制,实习五级等级制。
11.人力资源盘点与规划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人才盘点的程序;
②掌握人才需求规划的方法;
③能进行人才数量盘点;
④能运用九宫格对业绩与素质能力的进行度量;
⑤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
⑥能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的方法,包括人力资源盘点、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
(4)实施方法:理论讲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等。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实践考试、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12.社会保险实务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20学时,课内实训2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社会保障的内容、特点及其功能;
②掌握社会保障管理,养老保险,失业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社会保障,工伤社会保险,妇女儿童社会保障,社会优抚制度,职工福利制度,住房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
③能够判断何为社会保障,准确区分社会保障与其他保障机制,正确界定社会保障的类型;
④掌握企业“五险一金”的办理程序、费用缴纳。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社会保障的政策与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管理、社保的办理程序、社保的费用缴纳等。
(4)实施方法:理论讲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13.办公自动化
(1)学时学分:100学时,6.5学分。其中讲授40学时,课内实训6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会运用WPS、Word、Excel、PowerPoint等现代办公软件,进行统计、制表、制图等办公应用操作;
②具备复印机、传真机、摄像机、投影仪等常用智能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现代办公软件和智能办公设备,进行统计、制表、制图等办公应用操作,包括WPS、Word、Excel、PowerPoint等现代办公软件;复印机、传真机、摄像机、投影仪等智能办公设备。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训练。
(5)考核方式:作业、小组任务、课堂纪律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14.劳动法学
(1)学时学分:50学时,3学分。其中讲授4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基础的劳动政策与法规;
②掌握劳动法主体、劳动基准法、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保障法的主要制度和理论;
③掌握企业管理有关劳动协议的撰写、变更技巧;
④掌握企业对职工奖惩的实务;
⑤掌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下违纪员工处理技巧。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劳动有关的政策与法规,包括劳动法、劳动基准法、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保障法的主要制度和理论;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终止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模拟练习、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作业、分组讨论报告、测验、线上考核+线下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进行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15.人力资源第三方服务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熟悉人力资源第三方各类服务业态所须遵循的法律法规;
②掌握第三方招聘、高级人才猎头、人才测评的流程与规范;
③掌握社会保险事务代理服务的内容与流程;
④掌握第三方培训服务、劳务派遣服务、涉外就业服务的内容与流程;
⑤熟悉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人力资源咨询服务、人力资源软件服务的内容与流程。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服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包括政策法规、第三方招聘、社会保险代理服务、第三方培训服务、劳务派遣服务、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等内容。
(4)实施方法:组建团队、案例分析讨论等。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理论考试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专业核心课
1.招聘与配置
(1)学时学分:70学时,3.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集中实训3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员工招聘与配置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步骤;
②能收集员工需求信息;
③能制定招聘计划并组织实施;
④能对招聘工作进行评估总结;
⑤能做好新员工入职与培训。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社会保障的政策与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管理、社保的办理程序、社保的费用缴纳等。
(4)实施方法:理论讲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实践考试、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2.开发与培训
(1)学时学分:70学时,3.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集中实训3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能进行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
②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③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效果评价;
④能撰写培训总结;
⑤能进行职业规划与职业管理、职业指导与人力资源开发等。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基本方法与培训流程,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训的效果评价;培训的总结等内容。
(4)实施方法:理论讲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实践考试、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3.绩效管理
(1)学时学分:70学时,3.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集中实训3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
②能设计绩效管理系统;
③能开展绩效考核工作;
④能将考评结果运用于对员工的管理;
⑤掌握工资关系,工资水平,工资等级制度,工资形式以及绩效评估与工资相结合的绩效工资制度等。
(3)主要内容:
(4)实施方法: 课堂讲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实践考试、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4.薪酬管理
(1)学时学分:80学时,4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集中实训3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薪酬与福利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
②掌握薪酬与福利的构成;
③掌握薪酬体系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④掌握工资关系,工资水平,工资等级制度;
⑤掌握薪酬管理实施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薪酬与福利的管理基本原则与内容,包括薪酬的原则、薪酬的调查、薪酬的结构、个税的计算、薪资的发放;福利的类型、福利的发放等内容培。
(3)实施方法: 课堂讲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实践考试、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5.劳动关系管理
(1)学时学分:80学时,4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20学时,集中实训3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②能够运用劳动法律法规的实务知识进行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争议管理;
③掌握员工沟通的方法、技巧;
④能协调企业劳资关系。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劳动关系的处理流程与方法,包括入职前管理、在职管理、离职管理等。
(4)实施方法: 课堂讲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等。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实践考试、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专业拓展课
1.人力资源专业英语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具备基本的人力资源专业英语口头表达;
②具备熟练运用人力资源专业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③具备运用人力资源专业英语对客服务能力;
④考取PETS2级口语考试证书。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英语口头表达,对客服务交流,包括人力资源专业英语的口头表达、英语交流、对客服务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重复练习、角色扮演、情景对话。
(5)考核方式:口语表达、情景对话结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2.企业文化建设
(1)学时学分:20学时,1.5学分。其中讲授2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掌握企业文化的内涵;
②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③能掌握企业文化调研、导入;
④能掌握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
⑤能进行文化整合与文化变革。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建设,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企业文化的调研、导入、宣传与推广等内容。
(4)实施方法:理论讲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实践考试、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3.公共关系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了解公共关系学及其渊源与发展;
②掌握公共关系要素;
③掌握公共与传播学,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与媒介等的相互关系;
④具备策划公关活动的能力。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公共关系的基本程序,包括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公共关系的三要素,公共关系的四部法,公关活动的策划,公关人员的素质要求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小组合作法。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调研报告、论文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4.人际关系与沟通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尊敬他人的价值和意见,容忍和理解持不同观点的人;
②能够克服沟通障碍;
③与个人和集体有效的联系和互动;
④能够进行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沟通;
⑤能够在工作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与人沟通。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际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包括人际沟通的障碍,与个人的交流沟通,与集体的交流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模拟练习、线上混合课程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理论考试、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5.市场营销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 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②能够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描述目标市场的特征,剖析企业、商品的市场定位;
③能够识别和运用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
④能够联系具体的行业企业编制可操作的市场调研计划、撰写条理清晰的调研报告;
⑤能进行营销策略分析;
⑥能编制销售计划;
⑦能设计小型的营销方案及撰写策划书;
⑧能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恰当地实施客户关怀。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市场定位、营销组合策略、调研报告、营销策略分析、设计营销方案等内容。
(4)实施方法:组建团队、案例分析讨论等。
(5)考核方式:考勤、课堂问答、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理论考试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6.团队建设与管理实务
(1)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其中讲授30学时,课内实训10学时。
(2)课程目标:
①认识团队类型、团队激励、团队领导、团队沟通、团队冲突、团队精神等理论;
②会构建团队,运用团队培训;
③能针对企业团队建设问题进行诊断。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团队类型、团队激励、团队领导、团队沟通、团队冲突、团队精神、构建团队、团队培训、团队诊断等内容。
(4)实施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训练。
(5)考核方式:作业、小组比赛成绩、课堂纪律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7.弟子规与传统文化
(1)学分:40 学时,2.5学分。
(2)课程目标:
①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本要素,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根本精神;
②了解中国先秦诸子主要思想,熟悉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区别儒、道、墨、法四家的主要思想观念;
③掌握中国传统礼仪精神,合理应用并指导个人行为;
④能阅读并鉴赏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名篇佳句。
⑤能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自己的人格。
⑥能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活中和工作的问题。
⑦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之情,从而激发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和合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提高道德品质,培育济世救人、助人为乐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主要内容:本课程以弟子规为引,主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绪论、先秦诸子思想、中国传统礼仪、中华美德、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民俗等内容。
(4)实施方法:经典讲解、线上学习、虚拟情景训练(角色扮演)、专题讲座、实地演练、自主学习。
(5)考核方式:考勤、过程考核、期末成绩、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的模式。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制。
综合能力培养
1.专业认识实习
(1)学时学分:30学时,1学分。其中实习1周。
(2)课程目标:
① 了解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② 了解我国人力资源行业的素质与技能要求;
③ 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④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职业素质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方向、职业规划等。
(4)实施方法: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座谈、参观。
(5)考核方式:实习报告、过程考查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2.ERP模拟实训
(1)学时学分:30学时,1学分。其中实习1周。
(2)课程目标:
①首先通过人力资源ERP软件的综合实习中心训练,然后进行小组模拟对抗,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等环节;
②掌握模拟企业的资源运营。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ERP软件,包括ERP实训;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工作分析等模块综合训练;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对抗等。
(4)实施方法:教师讲授、软件操作。
(5)考核方式:实习报告、实验对抗得分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3.综合实习
(1)学时学分:90学时,3学分。其中实习3周。
(2)课程目标:
①首先通过企业单位及实训中心的综合实习,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等环节;
②熟悉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运营管理的岗位及技能。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部门及岗位的运营特点、技能。
(4)实施方法:在校外实训基地理论讲授、跟岗实习。
(5)考核方式:实习态度、实习报告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五级等级制。
4.顶岗实习
(1)学时学分:540学时,18学分。其中实习18周。
(2)课程目标:
①具有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
②了解所从事行业和企业的工作氛围;
③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内容和工作流程;
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操作技能;
⑤能够独立上岗;
⑥能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3)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应用与操作,包括人力资源各模块内容和工作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岗位的操作技能;独立上岗,发现和解决问题等。
(4)实施方法:在校外实训基地理论讲授、顶岗实习、技能比武。
(5)考核方式:实习态度、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答辩、实习成果等成绩综合考核。
(6)成绩记载方式:顶岗实习成绩:五级等级制;实习答辩成绩:百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