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

守护文化根脉 赓续文明薪火——杨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大会在我院举行


发布日期:2025-03-21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3月21日,杨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大会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瑞明,陕西省民俗学会会长杨钊,杨凌示范区文联主席、著名作家贺绪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樊志民、王征兵、牛宏泰等出席大会,来自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以及杨凌示范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等参加大会。

会议汇报了协会筹备工作情况,宣读了协会成立批复文件、第一届领导机构名单,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院长王红相当选协会首任会长,举行了非遗基地合作签约仪式。协会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将在非遗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度联动。

刘瑞明在讲话中对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作为扎根杨凌办学发展90年的涉农高职院校,挖掘整理、传承推广杨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民族血脉,构筑精神家园,是学校的职责使命所在。他希望协会成立后,一要加强沟通交流,架起非遗保护“连心桥”。二要加强宣传教育,跑好非遗传承“接力赛”。三要加强守正创新,当好非遗推广“引领者”。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优势,创新非遗传播方式,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王红相在发言中表示,将带领协会全体成员,积极致力于杨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创新,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他提出,协会未来将重点开展非遗数字化档案建设、传承人培训及“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会上,杨钊、樊志民、贺绪林、王征兵、牛宏泰、左文革、高凤香、高掌平等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提出杨凌应依托农科城优势,探索“非遗+科技”“非遗+研学”等跨界模式,让文化遗产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IP,并纷纷表示愿为杨凌非遗保护事业贡献自身力量。

会后,陕西省民俗学会、西安市退役军人服务协会还向协会赠送了精美的书法、剪纸作品,展示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杨凌现有各级非遗项目34项,涵盖传统技艺、民俗、民间文学等多个类别。(撰稿/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