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

向赵瑜同志学习体会--张青山


发布日期:2012-03-17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学习“赵瑜精神”心得体会
旅游与管理系  张青山
2011911日和14日,陕西日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研究员赵瑜五十年艰辛育种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青报》、《农业科技报》等几十家媒体先后转载了报道,激起了我院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赵瑜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
赵瑜老师于1935年出生于甘肃省永登县,中共党员,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后分配到陕西省农业厅工作,1960年自愿调到原陕西省农业学校,从事小麦育种50余年,先后育成审定了武农132、武农99、武农113、武农148、武农986等五个小麦系列品种,在陕西、河南、江苏、安徽、山西、甘肃等省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育种过程中赵瑜老师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党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长期扎根生活条件艰苦的育种基地,五十年如一日,执着的从事着一件自己喜欢又对社会有益的育种事业,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小麦育种成为他的生活动力和快乐源泉,在为小麦育种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崇高境界。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社会上对他这样评价:赵瑜同志是杨凌科教工作者的楷模,他长期扎根基层,崇尚科学、求真务实、不图名利、默默奉献,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学习赵瑜精神,是戒除目前存在的浮躁之风的一剂良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著名教授王鸣看了赵瑜事迹后,欣然题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立直标,终无曲影,矢志不渝,淡泊名利”。
广大科教人员和干部群众要以赵瑜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业绩,努力开创示范区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瑜老师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鲜活的大写的人:他和蔼可亲,就像《陕西日报》所述的那样。“初次见到赵瑜的时候,记者并没有觉得他身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材瘦小,两鬓斑白,衣着简朴——坦率的说,更像一位农民老大爷。”
尤其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我们深切的感受了赵瑜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小麦杂交组合,我每年选做300多个杂交组合。按平均十年出一个品种,命中率大概为三千分之一左右。搞育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心血,而且,及时付出了很多,你仍然可能一无所获。但是,如果不付出,那就绝对一无所获。”基于这样的认识,赵瑜特别愿意付出,付出无数次的下地时间,付出无数次的观察记载,付出无数次的“重复劳动”。如果说,一个人爱的付出是可以计量的,那么赵瑜付出的爱,一小部分给了自己的家人,大部分则通过自己姓“武”的娃,带给了广大种植区的农民群众。收获是为勤思考、重实践、善求索的人准备的。
我们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大师生以赵瑜老师为自豪,我们要以赵瑜老师为榜样,学习他乐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科研、进取精神,学习他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敬业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甘于寂寞、乐于吃苦的高尚情怀,学习他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敢为天下先的学术态度,时刻不忘国家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社会责任,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学研结合、学有所成、励志成才,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加入收藏]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